现在很多资料管理类型的软件都有标签功能,例如 **Evernote**、前段时间刚刚添加了标签功能的 **Google Keep**,以及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浏览器书签管理服务 **Diigo**([最好的浏览器书签管理工具——Diigo](http://maybeiwill.me/diigo/))。很多使用者也很喜欢这个功能,甚是非常频繁的使用这个功能,但实际上这个功能是非常容易被错误的使用的(包括刚刚使用 **Evernote** 的我)。
如何区分标签和分类的用途,可能是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我的意见是,**能不使用标签功能,就不要使用**,理由如下:
– 因为标签不能区分逻辑(少数工具是可区分的),所以**当标签多了以后,浏览标签将是很困难的**。
– **容易添加有歧义的标签**(或者说添加什么标签本身是一件需要记忆的事情),例如如果你平时将「Evernote」和「印象笔记」这两个词同时使用时,你可能就将某一篇内容添加了前一个标签,另一篇却添加了后一个标签,于是乎可以说你就丢失了一些内容。这是一种歧义,其实还有另一种歧义,例如「同志」既可以表示同性恋,也可以指志同道合的人。
所以说我认为标签功能能不使用就不要使用,但也不是说完全不能使用,例如在以下情况下还是可以使用的:
– **当两个项目处于不同的分类,且相互有联系时。**
– **当某一个一级分类下面有很多二级分类时。**例如做互联网资料收集,你可能在这个大的分类建立很多二级分类(我不推荐这么做,可以考虑[参考图书馆分类的方法](http://zh.wikipedia.org/zh/%E4%B8%AD%E5%9B%BD%E5%9B%BE%E4%B9%A6%E9%A6%86%E5%88%86%E7%B1%BB%E6%B3%95)),例如「历史」、「互联网」、「健康」,这时候整理资料就会很麻烦,于是使用标签功能就会更容易。但为了更好的使用,我推荐将这个分类里的所有标签都写到一个列表中,避免上面所说的使用标签可能产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