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笔记的方法:标签和分类的使用(系列二)

标签和分类单独来看都是非常好的让内容有序化的设计,但放在一起时就没有那么容易用好了。

Evernote 的几年前的桌面版本(现在的版本不知道,因为好久没用了)其实更希望用户通过标签整理笔记的,而非分类。表现例如有入口可以直接通过标签进行检索(为知笔记甚至要通过『tag:』这种语法)、最多二级分类,很多甚至可能是第一次在 Evernote 上尝试通过标签进行整理项目,所以从这一点上我还是挺佩服 Evernote 的,因为它会尝试在产品上引导用户学习更好的使用习惯,即使这并非我所喜欢的。

标签这种管理的方法的确是有非常多的优点,例如:

– 一般情况下标签是不具有层级的,所以无论是添加标签(相比将一个项目放到一个分类中)还是搜索标签都要比涉及分类的操作少几个步骤;
– 一个项目可以添加多个标签,但一个项目如果要放到多个分类中就很麻烦了,所以一般也不会有产品会这么做;

但我还是不太喜欢标签,原因包括:

– 如果添加的标签比较多的话,那么标签的内容是很容易出现歧义的,那么你可能会同时为不同的笔记添加了『美食』、『食物』这两个标签,但当你之后搜索其中一个标签时,就知道看到部分相关的内容。而使用分类的时,因为分类的目录是固定的放在一起的,当我尝试新建分类的时候一般也会检查下已经有的分类,所以也就很难同时有『美食』和『食物』这两个分类了。
– 虽然说标签的确是可以联系处在不同分类中的笔记,但其实搜索功能大部分时候也是可以替代的。对于新手来说,记笔记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就是『过度整理』,例如你为一条笔记添加很多个标签,但你是否统计过你通过标签来获取笔记的次数呢?例如你添加100篇笔记的标签要花 1 个小时,因此找寻 100 篇笔记只要 100 秒钟;但如果你不添加标签,直接通过分类、搜索等方法找寻找 100 篇笔记可能也只要 30 分钟。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反对使用标签,在轻度使用某些笔记软件时还是可以使用标签的,甚至仅使用标签,例如我会用 [Journey](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journey.app) 记录我做过的梦,用标签会是很简单的整理方法。当然有的人也会用标签来对一条笔记进行多个维度的描述,例如场景、重要程度,这个如果做的太过了就有点『强迫症』了,因为大部分人应该没必要到这个程度。

系列上一篇:[记笔记的方法(系列一)](http://maybeiwill.me/how-to-take-notes/)

记笔记的方法:标签和分类的使用(系列二)》有3个想法

  1. toby

    嗯,搜索才是最重要。http://kindlefere.com/post/345.html这篇文章,不错。
    基本上,知识整理就是个伪命题。

    回复
  2. Aquamarine

    个人觉得标签和目录应该结合起来使用,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区分标签和目录,有时候两者会有重合。好在为知有全文检索功能。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