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沟通的艺术》第4章(情绪:感觉、思考和沟通)

1. 重新评估(reappraisal):改变对一件事的诠释会影响人感受这件事的方法。例如朋友在背地里说你坏话,让你受到了伤害。对此,你认为他的行为只代表了他的人格,而不是你的。 138

1. 『有些情绪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并不具有相同的意义。例如:『羞耻』在中国文化中是核心的情绪,大多数西方人对此却无法理解。』 138

1. 建设性的谈论情绪,可以避免社会孤立、不满的人际关系、焦虑等问题。 139

1. 『处在较温暖气候地区的人,比居住在较寒冷地带的人,更能感性的表达。』 141

1. 增加情绪表达有效性的方法:

1. 扩充你的情绪词汇,例如使用『我认为我们见面太频繁,这让我有种局限感』来替代『我认为我们见面太频繁了』。 149
1. 确认你的伙伴了解你的感觉只适用于一套特定的情境,而不是直接针对整个关系。例如应该说『当你不守信用时,我会怨恨你』,而不是说『我怨恨你』。 150
1. 分享多样的感觉:尽管我们感觉到的情绪是混合的,但我们通常只会表达其中一种,而且还是最负面的那种情绪。 151
1. 对自己的感觉负责:确保所使用的语言反映出了对自己的感觉是负责任的,例如避免说『你伤害了我的感觉』,而是改说『当你那样做时,我感觉很受伤』。 153

1. 人对同一件事情所作的诠释(interpretations)决定了他们的感觉(feelings),例如在一件事中可能是这样的:

1. 事情:听到『我爱你』
1. 思考:感到『这是一句真诚的话。』
1. 感觉:高兴

当相同的话却也可能被这样解读:
1. 事情:听到『我爱你』
1. 思考:感到『她 / 他这样说只是为了操控我。』
1. 感觉:生气 160

1. 让我们产生无助益情绪的非理性想法:
1. 完美谬误(fallacy of perfection):相信一个好的沟通者应该有全然的信心和技巧来处理每一个状况,于是如果自己不完美,别人就不会欣赏你。 160
1. 赞同谬误(fallacy of approval):认为得到别人的赞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并且十分向往得到所有人的赞同。 160
1. 应该谬误(fallacy of shoulds):总是希望别人不同于现在,例如『我的朋友应该更善解人意』。 163
1. 过度推论谬误(fallacy of overgeneralization):包括基于有限的证据而作出的推论以及夸大缺点(例如『你从来不听我说』)。 163
1. 因果论谬误(fallacy of causation):认定情绪是由他人而不是一个人的自我造成的。这种谬误造成对沟通的过渡谨慎(例如避免发表关于他人负面的言论),但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别人生气、心烦是因为别人用生气和心烦来回应你的行为。 164
1. 无助谬误(fallacy of helplessness):指认为生活的满意度受到你能控制的压力所决定,例如『我生性害羞,我想变得更加外向,但是没有办法』。但大多数时候,『不能』都可以变成『不愿意』或是『不知道怎样』。 165

系列上一篇:[《沟通的艺术》第3章(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http://maybeiwill.me/goutongdeyishu-3-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