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Chrome 扩展我应该用好多年了,其实在用的时候还觉得没什么。应该是因为豆瓣的网站升级到了 https,于是这个工具突然失效了,然后我才发现这个工具的重要性,甚至少了它我访问豆瓣的次数都少了很多。好在前几天这个工具的作者又更新了一次,于是乎就可以用了。
以《荒野猎人》为例,如果你不使用这个工具的话是这样的。
使用后变成这样:
很明显会多了一个红番茄加上 IMDb 后面的一串文字,这其实是世界上最有名(豆瓣考虑不计)的两个电影资讯、评论相关的网站,而这个工具给出的数据就是一部电影在这两个网站上的评分。红番茄图案的那个是烂番茄(Rotten Tomatoes)的评分,评分者只能给出正面或负面评价,82% 就是指 82% 的人给出了正面评价,而 IMDb 则和豆瓣的评分是类似的,10 分是满分。IMDb 和 烂番茄大概的区别是,烂番茄要娱乐化一些,或者说你看电影就只是为了新鲜、有趣(当然不全是指好笑,恐怖片一样可能有趣)的话,那么看重烂番茄的评分会比较好。如果你是一位电影重度爱好者,喜欢看国外经典的电影,那么 IMDb 的评分会更重要,特别是属于 IMDb TOP 250 这个列表的电影,包括在这个列表、近几年出的电影几乎是我肯定会看的。
> 相关阅读:[豆瓣豆列IMDb Top 250](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18184/)
IMDb 是一个和豆瓣电影的评分很类似的东西,但相比之下我还是觉得 IMDb 更适合我的口味些。例如如果一部电影在国内院线上线了的话,那么它的豆瓣评分肯定会比 IMDb 的分数高,或者说虚高。大概的原因可能因为国内院线上映导致大量的非电影重度爱好者选择去观看,而这些人对电影质量要求相对低一些,例如:
这部如果我看过 IMDb 的分数的话,是绝对不会去看的(看完后也是觉得不应该看)。
IMDb 6.2 破了票房纪录,而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北美票房最高的是《乱世佳人》,IMDb 足足有 8.2,所以我觉得《捉妖记》这种电影能破中国的票房纪录完全不是中国电影值得夸耀的,完全是耻辱。我在电影院看它的时候,差不多全程 WTF 这是什么稀烂玩意儿,加深了我反感去电影院看国产电影的观点。
而因为演员死亡这类和电影本身没有关系的事件,同样可能会影响国内观众的评分,所以豆瓣和 IMDb 的分数足足有 1.0 的差距。而评论中也有大量提到保罗的,凡是提到的基本都是给的 10分 或是 8分。简单地说, IMDb 的分数更多是和电影质量(例如演员的表演、剧情、摄影)相关,而豆瓣的分数经常会受到演员帅不帅、传达的观点自己是否认同(例如《辛福终点站》)这类事情影响。
排到豆瓣电影 Top 250 第 102 、豆瓣评分 8.6的《幸福终点站》 IMDb 分数只有 7.3。
纯文艺类型的电影在豆瓣特别容易得高分,特别还是针对女性观众的。例如这个豆瓣 7.7 分,IMDb 6.4,看完了只能说这 TMD 是什么玩意。
还有很多文艺类型的电影,豆瓣的评分都会比 IMDb 的分数高很多。如果你不是一个文艺青年的话,那么最好不要过多参考豆瓣的评分:
IMDb 对续集的要求也比豆瓣严格得多,如果一部续集拍的没有多少新意的话也很容易被打低分,而相比之下国内观众可能更多把有好几部续集的电影当作电视剧看。
第一部 IMDb 还有 7.7 分的《电锯惊魂》,到最后一部就已经只有 5.6 分了,但豆瓣的分数还有 7.5 分,只降低了 1.1 分(IMDb 降低了 2.1 分) 。其实这也就意味着这部续集基本只在用之前的元素拍故事结构的东西,想一下你看过的《电锯惊魂》的 6 部续集,你还记得多少呢?
这样看下来似乎同一部电影豆瓣的分数永远比 IMDb 的高?其实也不是的,有好多电影 IMDb 的分数也会比豆瓣的高,例如:
其实看下来,很容易看出来 IMDb 分数比豆瓣高的电影,很多都是叙事手法或是气氛营造方面有非常独特之处;而豆瓣的分数比 IMDb 高的电影,基本都是爱情题材,并且还得是非常美好的那种爱情故事。
下载地址:[Chrome Web Store](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doubanimdb/nfibbjnhkbjlgjaojglmmibdjicidini?utm_source=chrome-app-launcher-info-dialog)
找到了相应脚本,不过一年多没更新了,好像也没什么效果了。
扩展要一直开着,不喜欢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