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笔记:温和的成功哲学

*(这个演讲的好多内容在他的《身份的焦虑》有讲过,那本书特别棒,值得一看。)*

###为什么我们对事业感到焦虑?

– 我们身边的那些势利鬼。
– 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他人的嫉妒。
– 除了我们自己,我们不膜拜任何其他事物。

###什么是势利?
势利就是以一部分的你,来判别你全部的价值。

###为什么我们并不是特别看重物质?
今日最主要的势利就是对职业的势利。而势利鬼的相反,就是理想母亲的形象:一个永远义无反顾的爱你,不在乎你是否成名的人,但大部分人都得不到这种母爱。世人所愿意给我们的关爱、尊重,取决于我们的社会地位。而物质能够带来大量的情感反馈,所以我们会如此的在乎事业和成就,以及看重物质。这种判断可以赋予奢侈品一个崭新的意义。于是当我们下次看到开着法拉利的人,我们就不应该想“这个人很贪婪”,而应该认为“这是一个无比脆弱、急需爱的人”。

###为什么嫉妒在我们社会变得普遍?
因为这个世界用许多方法告诉我们:我们无所不能,我们不再受限于阶级,而是只要靠着努力,就能攀上我们想到的高度。而这造成了嫉妒,嫉妒就来自于生而平等的精神。并且嫉妒更易产生于两个年龄、背景相近的人之间,但是我们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日趋减少:每个人都穿着同样的牛仔裤,每个人都一样。

###为什么我们低估了出名有钱的难度
在今天我们如果要变得像比尔·盖茨一样出名且有钱其实非常困难,但是因为媒体的存在让我们产生了只要你有冲劲、对科技有一些新颖的想法。再加上一个车库就能够和比尔·盖茨一样的想法。所以现在书店里存在大量的教你如何成功的书籍。

###一个崇尚“功绩主义”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崇尚功绩主义的社会相信:如果你有才能、精力、和技术,你就会飞黄腾达,没有什么能阻止你。这是个美好的想法,但问题是如果你打从心里相信 那些在社会顶层的人都是精英。同时你也暗示着,以一种残忍的方法相信那些在社会底层的人,天生就该在社会底层。换句话说,你在社会的地位不是偶然得来的,而都是你应得的。这种想法让失败变得更残忍。

###个人主义与自杀
社会学家 Emil Durkheim 分析发现,追求个人主义的发达国家的自杀率,高过于世界上其它地方。原因就是人们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全当作自己的责任 :人们拥有成功,也拥有失败。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焦虑?
努力的程度并不一定能与人的地位相匹配,决定人地位的因素很多:不同的机运、出身、疾病以及从天而降的意外。所以我们应该抛弃“功绩主义”的观念,而这有助于解决我们的焦虑。

###对成功更好的理解
电视、广告以及各种的市场宣传会影响我们对成功的想象。于是当我们听说银行业是个受人尊敬的行业,许多人便加入银行业。而当银行业不再受人尊敬,我们便对银行业失去兴趣。我们不应该放弃对成功的想象,但是我们必须确定那些都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已经够糟糕了,更糟糕的是,在人生旅程的终点发觉你所追求的,从来就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演讲者资料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幸福的建筑》和《身份的焦虑》。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他通晓英、法、德、西班牙数种语言,深得欧洲人文传统之精髓他喜欢普鲁斯特、蒙田、苏格拉底,同样喜欢旅游、购物和谈情说爱。他左手小说,右手散文,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进退、恣意穿插他的小说思想丰瞻、才情纵横;他的散文和评论又意象丰沛、妙笔生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