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什么

近几日在家中自己洗菜做饭,以前很少这样,最多是做些炸薯条、烤蛋挞。烹饪出来的食物大多时候很清淡,要说原因,我想有两个:一是我的烹饪技术很烂;二是可能是对健康的考虑、基因等原因,我自己本身对味道就没有太多追求——味道好我也能吃,味道很清淡我也能吃。与此同时,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喜欢吃味道重的食物。他们觉得这很美味,但他们其中的很多也很清楚这对健康不好。显然那是因为他们对美味的追求要胜过对健康的追求,我好奇的是这种“胜过”是如何发生的。

关于婚姻其实也有一个追求什么的问题。婚姻被酒宴、祝福的话语、婚纱照等等这类事物渲染成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于是我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在婚姻中的幸福是应该被追求的,即是理所应当对方应该给予我的。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认为这类想法导致了婚姻中的悲哀,他还认为基督教徒对婚姻的观点要更好:基督徒们一般更加低调的将婚姻视为某种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个体能够借此在社会中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并因此在意味亲密朋友的帮助下,借助神圣的指导,着手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似乎也就是说,世俗社会中的婚姻我们更加在乎的是我们能够得到的是什么,也就是权利;而在宗教社会中,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应该做什么,也就是义务。 是不是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呢:对权利的过度关注导致悲哀的发生?我不确定答案,这类问题我还一直在寻找答案中。

追求什么》有2个想法

  1. 小天狼星南

    人们大多是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对比当中选择后者,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追求美味对追求健康的“胜过”。
    义务和权利是一体两面,义务履行的缺失最终会导致权利的瑕疵或丧失,如果人们能理性认识到这点,那么关注义务多于权利也不失为一种选择“长远利益”的行为。

    回复
    1. maybeiwill 文章作者

      关键是很多时候义务履行的缺失并不会导致权利的丧失,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在不公平的社会里,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做有利于短期利益的事情,而不顾长期利益吧。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