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笔记:动物伦理与道德进步(钱永祥、梁文道)

###对待动物的方式有对错之分
我们都知道“伤害”这个概念不适用于没有生命的物体(例如石头),但当我们伤害有生命的物体时(例如狗),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同情它。

当我们同情动物受到伤害时,我们会作出的三种判断:

– 动物受到的伤害很严重。
– 动物受到的伤害是不应该的、无辜的。
– 我在乎动物受到的伤害。

即使我们同情和怜悯动物,但我们总会在人与动物间划一条线,并认为同情和怜悯应该适可而止,但这种作法有何道理呢?《动物解放》的作者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认为曾经的人类也有类似的作法,分别是将白人和黑人区分开来和将男人和女人区分开来,并认为黑人和女人的痛苦是不重要的。既然肤色和性别的区别都不能作为伤害的理由,那么为什么物种可以作为伤害的理由?

所以说只要发生了痛苦,就不是好事,就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对待动物的方式有对错之分。

###是否存在道德进步
现在人们已经不愿意谈及“进步”这个概念了了,原因可能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等人类社会某些方面的进步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能是存在进步的,例如如果进步的标准是减少痛苦。

现在人们普遍相信道德或价值的相对主义(认为不同社会、不同时代存在不同的价值和标准,所以也就没办法比较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下,哪一种行为更加道德)。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都有选择什么好的权利。这就让道德比较产生了困难,因为不存在一个确定的标准。但演讲者认为是否造成痛苦、造成多大程度的痛苦是判断道德水平的标准。

###道德进步的机制
扩张中的圈子(The Expanding Circle)理论认为,道德进步在人类中是一个逐渐从“我”或“我们”扩张到其他人的过程,并且最终我们会把动物和自然包括进来。所以是存在道德进步的,所谓的道德进步就是将我们的关怀对象逐渐扩大的过程,这些已经扩大了的对象包括:

– 不同性别的人
– 不同宗教
– 不同民族和肤色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暴力在逐渐减少的历史。而权利革命中间最晚金的一项就是动物权利。

一些有关暴力和残酷的事实:

– 台湾每年要杀900万只猪,3亿5000万只鸡。
– 中国大陆每个礼拜要杀1200万只猪,也就是一天要杀170万只猪,每一分钟杀1200只猪“不谈猪的痛苦,但我们想象一下:人类每分钟得施展多少暴力,才能把这1200只、每头重100公斤、活生生的猪运送、宰杀、分解,最后贩卖成为我们家人乐融融分享的盘中餐?”
– 因为公鸡的肉质不够好,所以公鸡在孵出后就会被送到碾碎机去,编程饲料或者肥料。
– 生下来的乳牛如果是公的,就要变成小牛肉(veal calf)。变成小牛肉公牛要经受的:
– 禁止运动;
– 不准接触任何有铁质的食物;
– 使用大量的抗生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