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应该看书(系列一)

先说一个例子: 知乎上的采铜 的这个回答:[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294361/answer/44517010) ,在知乎得到了 35K 个赞同,不知道是不是知乎上赞同数最高的回答。但实际上这种方法非常类似一本书上所说的,我个人觉得书中所给的方法要优于采铜给的。而且这本书的这个内容只占全书(450 页)的 7 页,既然从一本书 7 页的内容都能得到一个比知乎赞同数为 35K 的回答更好的方法,那就更不用说看完全本书、看完更多书与上知乎的区别了。

书中给出的方法,是为了让人改变已经存在的行为,或者增加还没有存在的行为。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用 4 个维度来评价一个行为,这 4 个维度分别是:

– 从长期来看你能从这个行为得到什么
– 从长期来看你能从这个行为失去什么
– 从短期来看你能从这个行为得到什么
– 从短期来看你能从这个行为失去什么

看到没?有没有感觉这个方法和采铜的很像?或者说显然是优于采铜给出的方法的,例如在这几个方面:

– 他的方法并没有给出判断收益值和半衰期的方法(或者说一件事属于哪一个象限),并且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 短半衰期的事情真的就不值得做吗?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和朋友吃一顿大餐不也是值得做的事情吗(虽然我不确定它的半衰期是多少)?

简单的说,我并不喜欢这种已经预留事情价值的方法,也对人能认识到一件事情的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就等于人就会去做这件事情保持怀疑态度(有几个高中读书的人不知道考上一所好大学不重要?)。

人为什么不做一些采铜所说的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我的观点人们往往会系统性的低估做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好处,高估做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坏处。同样的,我们也会系统性的高估做某些事情的好处,而低估做这些事情的坏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安慰自己呗,避免因自责产生更多的痛苦,例如吸烟的人会说谁谁谁一生吸烟也健康长寿。所以我们按那本书给出的方法,理性客观的给出做这件事情长期收益、短期收益,以及长期损失、短期损失,才能给我们做这件事情或不做这件事的动力。

本文亦发表在 知乎:[上知乎和看书有什么区别?](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294361/answer/4451701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