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人偏好的同性恋,受到了太多的关注。我以前一直也觉得这挺正常也挺好的,但我现在开始有点觉得很奇怪。支持同性恋群体最好的理由似乎应该就是它的存在并不会造成什么特别严重的危害(不过有些人也许不会这么认为,例如同性恋群体的父母),但同性恋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诸多不平等对待,这就显得非常不合理了。这种不平等对待造成的最显著的危害之一就是当事人难以表达自己的偏好,乃至去自由追求自己的偏好。
瘦作为一种女人美的标准,我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的。但回忆下历史我们就应该明白,这些偏好可能并非自然形成的。进而我们或许还应该怀疑是否所有人都具有这种偏好。《身体的塑造:美国文化中的美丽和自我想象》这本书的作者给了我一个答案,他说美国的男人中大概有10%其实更偏爱肥胖点的女人。如果这个数字是真实的话,那他们的人数就和同性恋的人数差不多了,但我自己却很少听到他们的声音。作为人数占绝大多数的偏好拥有者,他们经常通过各种方式默认不存在与自己此种偏好相反的偏好,但我在怀疑,这是否是在压制其他拥有独特偏好的人,就像曾经的人们认为同性恋这是一种病,并且是可以被治疗的一样。
我们社会的大多数人也不仅仅只是更偏爱异性恋、和身材偏瘦的女性,我们的社会有许多被多数人接受的偏好,例如对努力、奋斗的狂热追求(所谓成功学的兴起不正是借助这个环境?)、对学校教育保持宗教般的崇拜(曾在TED上看到过一个极其有趣的观点,那就是学校教育带来的好处主要并不在于教会我们什么,而是让我们感觉自己是高人一等的)等等。人们总是通过各种行为来默许这些偏爱,对此我并没有太多意见,我只是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其他偏好的存在:并非每个人都将努力、奋斗作为人生的价值甚至是最高价值,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所受的教育是他自己内在的一部分。